您所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返回】
探文化内涵,寻学术新径——中医经典古籍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12-06

       12月4日,一场主题为 “中医经典古籍语言与文化研究” 的精彩讲座在国际教育学院 416 会议室圆满举行。在讲座中,我校中医学院中医文史研究中心主任张继老师首先指出中医经典版本的重要性,以“桂枝汤” 为例介绍了《伤寒论》的主要传本研究,还深情并茂地为大家介绍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古代典籍守护者,如西晋时期的王叔和、唐代的孙思邈等,同时也提及了数位当代为古籍传承默默奉献的守护者们,他们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医古籍传承的漫漫征途。


图片3.png   图片4.png


       在阐述中医经典古籍语言与文化时,张继老师着重强调了避讳的基本常识,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观念,并向大家介绍了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三种不同的避讳方法。张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对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也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理解中医古籍语言对于深入探究中医文化的重要性。

       谈及中医经典古籍与史学经典古籍的关联,张继老师以《三国志·华佗传》、《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为例,揭示了两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关系。史学经典为中医古籍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与社会文化土壤,而中医古籍也成为研究历史时期医学、社会民生、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重要资料来源。张继老师强调,需医、史、文结合阅读中医古籍,领悟医学人文精神以及医学信息的文史表达方法。


图片5.png


       随后,张继老师介绍了中医药汉籍数字化资源及检索途径。在数字化浪潮的当下,这些丰富的资源为中医古籍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张继老师详细讲解了一些知名中医药古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如中华古籍资源库等,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中医古籍研究的效率与深度。


5c174c122434f7a73dde5a3c2d50da3.jpg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中医经典古籍语言与文化的理解,也为他们在中医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指明了方向,激发了他们对中医传统文化的热爱与钻研精神,为国际教育学院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同学投身于中医经典古籍相关的学习与研究之中,推动中医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承与发展。


撰稿:丁  怡

摄影:周  娜

编辑:顾文彬

审稿:蒋继彪


点击数: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