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医院校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第2期)顺利召开 时间:2023-05-09

20235月5日下午,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主办的第2期中医院校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围绕“医文融合视野下的中医院校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主题,天津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三校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的教师和研究生近60人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研讨。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朱华旭教授致辞欢迎与会师生,简要介绍了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及学位点建设的概况,并对两家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中医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袁晓琳副教授主持会议。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副院长薄彤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副院长李莹波副教授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周延松副教授先后作主题发言。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朱华旭教授致辞

    wps2.png

  孔院中方院长袁晓琳副教授主持会议

首先,薄彤副教授以“‘国际中文+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为题,从学位优势、人才培养、建设成效和发展规划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一是对特色优势、研究方向、师资情况和招生情况的介绍;二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思路,从课程建设体系、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展开;三是建设成效,“中医药+”实践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四是发展规划,包括学位点课程群建设,研究生的中医药专业实践能力、职业需求导向参与社会服务的意识需增强教师科研能力多模态教学资源建设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天津中医药大学薄彤副教授做主题发言 

随后,李莹波副教授围绕“基于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从五方面展开了阐述:一是陕西中医药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点的专业定位,形成“汉语国际教育”与“医”结合及相辅相成的特色与优势;二是坚持“守正+创新”的理念,建设以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课程体系;三是建立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医药文化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四是基于学习者满意度,创设多媒体教材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教学平台;五是基于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医药文化传播,用中医药文化材料组织课堂教学。此外,李教授还分享了校本课程、校本教材、海外平台、研究生中医药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等发展规划

 

陕西中医药大学李莹波副教授做主题发言 

最后,周延松副教授以“中医院校国际中文教育:学科视野、知识融合与实践导向”为题,分别从中医院校国际中文教育的背景与理念、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属性、中文和中医的学科融合与知识创新、中医院校国际中文教育的人才培养及其实践导向等四方面进行了论述。周教授提出,要树立学科观念,加强学科意识,明确学科属性,以学科建设为指引,知识创新为内核,着眼于事业发展的大局,进行宏观规划和统筹设计,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中文和中医国际传播力的有效提升。

 

周延松副教授做主题发言 

在互动环节,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即将入学的三名研究生新同学张隽宜、罗洁、杨青正分别向各位专家提问,师生就国际中文教师的培养、就业以及中医术语的翻译等问题,进行了积极而深入的探讨。

通过本次研讨会,三所中医院校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的教师和学生相聚在云端,围绕人才培养,聚焦共同关注的问题,不仅深化了认识,明确了目标,也为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推进学位点内涵发展理清了思路。